之前看到一篇新聞

去年,日本雜誌公布的女性擇偶條件又從「三低」演變為「三手」:幫手、互相拉手、牽手。兩性形成「平等互惠」的「牽手」關係

拒奢侈、不出國 日出現「嫌消費世代」

去年日本出現新興名詞「嫌消費世代」。這群一九八一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入社會時正逢就職冰河期,成為「窮忙族」,對金錢缺乏安全感。加上環保意識抬頭,他們對消費興趣缺缺,運動寧願選擇「零圓運動」或「夜運」(不花錢在夜晚進行的運動),也不肯上健身房
 
 

 

已經失落了快要20年終於讓新生的一代感受到整個環境緊迫與困窘

以下引述聯合報:日本失落20年 台灣會嗎?

 

人口學家警告說,到了二○五○年,日本人口可能要減到八千萬人

落的廿年”現在成了日本的代名詞,連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把日本當作反面教材,指美國再不努力振作,日本就是最好的榜樣;一向被認為富裕的日本,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狀況?
  聯合報文章分析,追究原因,主要是少子、高齡化帶給日本巨大包袱。十多年前,日本就因為高齡化社會,政府支付年金給退休國民及醫療費增加,讓九○年代以後的政府歲出不斷膨脹;年輕人則因為失業多,很多不敢結婚,結了婚也不敢生小孩,就怕家庭帶來負擔。

  日本現在國家負債已是天文數字,據本月十日財務省發表的統計,日本國債規模高達九百零四兆日圓(約新台幣三百卅五兆),這是自有統計以來首次突破九百兆日圓大關。

  統計指出,日本的國家借款總額,相當去年度名目上的國內生產毛額四百七十六兆日圓的一點九倍,若由所有的國民平均分攤,每名日本人一出生,就必須為這個國家負擔七百一十萬日圓(約兩百六十三萬新台幣)的債務。

  日本人口約一億二千萬人,但因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人口學家警告說,到了二○五○年,日本人口可能要減到八千萬人。這樣少數的下一代,要擔負起上一代所遺留的龐大債務,更讓日本人不敢生小孩了。

  日本執政民主黨的人口政策,就只是去年眾議院選舉時開的選舉支票,“國中以下的小孩,每人每個月可以從國家領到兩萬六千日圓的補助金”,這個政策,被在野黨譏為是“花錢買票”,還反問民主黨“財源從哪裡來?”

  果然,奪取政權後的民主黨發不出這筆錢,只好折中減半,每個小孩每月發放一萬三千日圓。這個政策是否會刺激人口增加?答案不得而知。

  許多孩子家長說,現在日本社會最缺乏育兒環境,托兒所就很缺乏,許多夫妻在外工作,因為找不到好的公立托兒所而不敢生孩子。這些問題不解決,誰還敢生小孩?  以上為引述 下面是自己的觀感


反觀台灣  幾乎相同的模式正在台灣一步一步上演可是台灣的年輕人似乎還在楚於瘋狂消費的狀態真正對於自己未來規劃的想法與觀念以及對於世界這幾年急遽的變動.
無太大的感受  自己的弟弟與他老婆也是這種無關所謂的觀念還是以為只要有工作有賺錢 一切都想用錢來解決問題卻不知道 再過幾年也許目前這一切有利於自己的環境將漸漸消失 到時候可能要面對的問題不只是經濟上的壓力 更要面對後面如何繼續在這越來越困窘的環境裡面找到自己的出路 

高房價幾乎綁死了所有的薪貧族 以前總是在探索尋覓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資但是這幾年漸漸發現 這種想法對於以前來說是OK的但是現在已經沒有確切的保障了

所幸是自己經由幾年的摸索總算是不用靠工作也可以在投資的市場上穩健的獲利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並不可靠 我也不認同所有的人都如此做而且要做到穩健獲利並不適合所有人 因為要克服很多事情跟嚴格遵守自己的規則

相對於如此台灣現在由於電視節目正在炒作藝人常態性的高頻率比賽比以前推出更多的新藝人歌手  讓許多人產生錯覺以為演藝人員都是容易賺大錢的實際的情形就是唱片早已在市場上萎靡很久了.甚至有些歌手都是故意炒作自己的唱片騙取銷售跟排行榜讓一些廠商以為他們很有人氣找他們代言賺產品代言費用由此也可以知道產品廠商對於市場的研究也是非常粗照糙

這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浮現出大量的投入於這個市場的年輕人因為競爭激烈.市場有限.必須退出這個環境 但是卻對於退出以後無法面對其他工作環境的考驗

展場的model也是如此

相對於這種情況大部分的新一代的觀念還是處於常常被電視節目頻道影響消費的觀念還是非常可觀
當然有理財觀念能積極去處理了解這些問題也還是有但是能屬於少數中的少數而且百分之90以上會去股市買賣交易的大部分的觀念都是錯誤居多 不要說這一代看看電視那些藝人看到她們的理財觀念就知道也是問題一堆 所以賠大錢的總是多數
有鑑於此 只能提出一個小小的觀念就是
如果真的想要進入股票市場先問問自己 真的了解這些東西了嗎 還是只是人云亦云 或是看到人家靠這賺錢也想來賺一筆 如果真是如此 誠心建議 不要進去買賣股票
不然早晚也是血本無歸
這看似一條簡易又可以發大財的路就是因為進出太容易才會讓一堆人產生錯覺以為有錢進去買賣就對了
如果真是如此 是否一堆人早該都是有錢人了何以未曾看見呢?
更有甚者 認為股票太多支太難選 乾脆去賺期貨選擇權槓桿更高的也就是利潤更高但是風險也是更大 ...其實都是一條不歸路因為一開始就錯誤了
會賠錢的大部分都是因為沒有設定停損.盲目進場.道聽塗說小道消息...等等
還有就是如果真的要長期抱持一個股票記住一個要點就是請在低基期的時候進場不要等到基期已高聽到電視投顧老師在那鼓吹可以長抱的時候.通常都是屬於高風險的狀態了.
最近常常看到有些投顧老師基於自己的利益或是情緒的放話要散戶進場買某之安全的股票
如果真的了解股票市場的人都知道什麼是系統風險
當系統風險啟動的時候不論你是哪之安全股票一定都會受到影響沒有什麼安不安全
真的要安全就是在這變動大的時候把股票轉成現金等待大盤落底止穩再進場
自己因為是多空都有在操作所以我會常常進場
但是一班的投資人如果不是如此遇到行情不好的熊市 最好就是退出觀望
股市要賺錢只有一個原則也是我的規則之一就是不要賠錢
如果你有辦法做到這項相信要賺更多的錢早晚離你不遠
反之如果總是賠錢或是賺小錢賠大錢
相信早晚你會傾家蕩產一無所有
如果你連股市都賺不到錢 就不用去相信那些其他人告訴你其他市場有多好賺
因為股市已經是風險最低的投資市場 在去玩其他更高風險的市場(不含債券基金)
只會加速你破產的速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